
根据神农架林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围绕党办、政办《关于建立“神农五谷”专项工作机制的通知》的建设思路,加快“神农茶谷”建设,推进茶谷全域建成生态茶园,提升神农架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林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神农架林区“神农茶谷”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
(一)深入谋划推进,重点工作提质增效
1.明确2025年目标与工作重点。根据林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围绕林区“新春第一会‘五大工程’”及“政府工作报告‘612’计划”,年初及时召开“神农茶谷”推进会,拟定了《神农架林区“神农茶谷”建设2025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4月1日向毅同志召集分管领导周立刚及涉关部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修改完善后4月14日报经茶产业链链长王文华同志审阅同意,5月19日印发。《工作计划》从健全专班运行机制、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加快公用品牌打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完备产业链条五个方面制定了十二条重点工作计划。
2.配合做好“神农茶谷”发展规划编制。一是茶谷工作专班陪同华中农业大学“神农五谷”规划编制组,深入松柏镇清泉茶园、木鱼镇青天袍茶园、红花坪村木瓜园茶园等地调研茶叶基地现状、管理、产量等,了解茶企的情况和茶产业发展等现状,进一步明确茶谷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初步规划建议,为后续的茶谷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邀请省茶叶学会专家为“神农茶谷”建设“把脉问诊”,专家们建议林区以“神农茶谷”建设为抓手,依托优质的生态环境,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深度挖掘神农架茶文化资源,以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延伸茶产业链条,提升茶叶附加值,走出一条“小而美、好而精”的发展道路,更好带动村民增收、企业增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对全区茶产业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截止到2024年底,神农架林区现有茶园种植面积近1.7万亩,可采摘面积近1.23万亩,茶叶产量(干叶)164吨,产值2872万元,一产(种植)经营主体8家,二产(加工)经营主体13家,三产(仓储、茶旅等)经营主体3家。
3.做好“神农茶谷”台账资料。编撰茶谷发展大事记,按月向乡镇、茶企调度茶谷发展情况,截至9月,全区2025年收购鲜叶约576吨,干茶产量约109吨(其中碾茶45吨,不包含小农户手工炒茶),产值约1800万元。
(二)稳健前行,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4.强化资金保障。整合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共841万元建设资金,旨在提升茶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发茶农、茶企内生发展动力。其中,2025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41万元用于茶园提质增效、茶园绿色防控、绿色品牌认证和茶叶展销体系建设等。南水北调北京对口协作资金200万元用于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建设,完善白茶生产线,打造茶旅融合示范点,研究下谷古茶树原生种质资源,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库。
5.抹茶基地改造稳步推进。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目标,2025年分别在松柏、木鱼和红坪完成1000亩抹茶基地改造,截止8月,松柏镇清泉村已完成抹茶基地150亩,木鱼镇已完成208亩,计划9月份再建成200亩,红坪镇红花村已完成600亩,计划年底前再启动实施400亩。到2025年底,将超额完成抹茶基地改造任务。当前,全区已加工抹茶(碾茶)45吨,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
6.做好春茶备产。一是积极推进茶园提质增效,落实春季茶园管理,在全区茶叶主产区全面落实施肥、病虫防治、茶园防冻、茶树修剪等关键管理技术措施,目前全区已完成6848亩茶园的提质增效工作,其中:木鱼镇5438亩,阳日镇桃园村200亩,宋洛乡720亩,松柏镇390亩,下谷乡100亩(发展种植单丛茶),为春茶丰产奠定了基础。二是抓紧检修茶叶生产机械,动员茶企在做好茶园管理的同时,加强茶叶生产机械设备和电路的检修、维护,环境卫生的治理,做到春茶生产既要高效,品质更要安全、可靠。
7.开展“神农茶谷”人才计划专业评审工作。根据林区党委组织部关于《“神农人才”计划专业评审工作方案》的要求,林区发改委制定了《“神农茶谷”人才计划专业评审工作方案》,并于6月27日上午9点在发改委四楼会议室组织评委召开专业评审会,经严谨规范的评审,推荐了一名深耕茶旅融合,以“抹茶转型”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升级的人才入选“神农人才”,目前已进行公示。
8.实施茶园提质增效。2025年计划完成生态茶园改造提质10128亩,林区农业农村局印发《2025 年神农架林区秋冬季和 2026 年春季茶园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茶园基地修剪清园、中耕除草、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分别达到 100%,保障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促进化学农药和化肥减量的管理目标。截止目前,各茶叶主产区政府积极组织开展茶园提质增效行动,已累计完成茶园提质增效9303亩,完成年度计划的92%。
(三)培育壮大主体,提升产业效益
9.加快设备更新。支持裕升公司抹茶生产加工及精制技改项目,该生产线计划投资1000万元打造,从蒸汽杀青、冷却干燥到筛选、包装,全自动化设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是湖北省本地企业的首创,开启了本省抹茶产业自动化、高效化的新征程。目前抹茶基地建设、厂房改造、设备更新已全部完工,总投入达400万元。
10.提升加工能力。支持木瓜园茶叶加工厂技改项目、下谷茶叶特色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加快推进。目前木瓜园茶叶加工厂技改项目已完成桩基础混凝土浇筑,下谷茶叶特色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已经投委会审查通过,计划将已关停的原榨溪沟发电站厂房改造为茶叶生产加工车间和茶叶销售展厅,招商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茶叶生产线,提升当地茶叶加工水平,该项目已于4月初启动实施。
11.制定茶叶制作标准。林区茶叶协会于4月26日至4月29日,在木鱼镇组织群众采摘鲜叶,用冷藏车转运至红坪镇红花茶厂制作茶叶标准样,形成神农架茶产品技术标准,用作后期指导全区茶企、茶农规范化采摘和生产加工,目前各项工作在有序推进中。
12.积极开展招商合作。一是神农茶谷工作专班与茶叶协会于5月28日至29日陪同湖北省茶业集团董事长李云、副总经理韩艳娜到松柏镇裕升科技有限公司、红坪镇雾春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木鱼镇神农奇峰有限公司、丹青茶叶有限公司考察“神农茶谷”建设、抹茶产业发展、生态茶园打造、公司运营等情况。围绕茶旅融合,抹茶产业“新赛道”,共商“神农茶谷”建设,围绕茶产业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开展招商洽谈,搭建合作平台,争取早日达成合作共识,为“神农茶谷”高质量建设注入新动力。二是神农架裕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房县窑淮抹茶基地合作成效显著,截至7月,该基地已供应鲜叶19吨。当月,谷城县五山镇政府及当地茶企代表赴神农架裕升公司考察抹茶产业。目前,公司已与谷城县、保康县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在两地各发展1000亩抹茶种植基地,为公司提供鲜叶原料供应。
13.做好2025年茶产业项目申报工作。根据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围绕茶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瓶颈制约,聚焦重点龙头企业培育、重点品牌打造、科技创新攻关、重点联合体扶持,会同相关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报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14.积极开拓市场。一是支持茶企参加省茶产业链、省茶叶协会组织的第三届“楚茶杯”斗茶大赛,8月2日,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神农奇峰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神农奇峰红茶与洪荒白分别获得红茶组的金奖与特色茶组的银奖。二是开展以“茶谷”为主题的木鱼“自在集市”活动,深化茶旅体验,集中展示神农奇峰茶叶、抹茶系列产品、宋代点茶与汉服茶艺,并进行直播助农,通过旅游+非遗+市集的立体呈现,融合发展的新活力。
15.开展绿色有机茶园认证。按照开展全域生态茶园建设,年度实施 500 亩绿色有机茶园认证,打造省级优质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的任务目标,各茶企积极申创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截止目前,神农奇峰茶业公司位于红花坪村100亩茶园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在4月14日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青天袍绿色食品公司杜鹃红(红茶)于2024年6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今年纳入奖补范围;雾春茶叶专业合作社1200亩茶园于2025年8月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裕升公司2024年有225亩沙坡茶园,今年又新增67亩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按欧盟标准认证期均为3年,按照目前的生产管理模式,三年后即可获得茶叶欧盟有机产品证书;丹青茶叶公司位于三堆河村的208亩茶园已达到欧盟认证标准,目前正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
16.加快打造茶叶公共品牌。一是今年8月,林区发改委会同林区茶叶协会到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进行了深入对接,计划由林区茶叶协会结合“神农架R”茶叶公用品牌,委托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首期编制“神农架R+高山抹茶”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茶园种植、茶园管理到茶叶加工等为一体的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区域公用品牌行业标准体系,推动以品质内涵带动品牌影响力。此项工作计划于2026年6月完成。二是按照武汉市与神农架深度合作安排部署,结合林区组织部人才引进工作要求,林区发改委牵头协调张青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林区丹青产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支持张青海大师在神农架林区建立神农架茶叶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指导生态茶园升级改造,派出团队深度合作开展神农架高山茶叶的种植、管理、制作、茶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工作,协助丹青公司在神农架进行品茶师、制茶师、茶艺师培训和开展茶旅融合相关事宜。
二、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减产严重。一是自2024年冬季以来,我区大部分茶园持续遭受了干旱,加上2025年早春气温波动较大,前期低温加上持续干旱的原因,导致茶梢生长缓慢,春茶减产严重,部分茶区茶叶减产甚至达到40%以上。二是四月初,受极端天气大风影响,松柏镇裕升科技有限公司抹茶基地、木鱼镇和红坪镇抹茶基地已建成的遮阴棚大面积受损,影响茶叶生长。
(二)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协同配合不够。协同配合机制落实不够深化,沟通协调不到位,缺乏对相关茶叶主产区乡镇的专业指导,未健全议事协调、督查考核等机制。
(三)发展抹茶存在行业风险。一是抹茶的流行趋势可能具有阶段性,消费者对抹茶的喜好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如果抹茶的热度下降,市场需求减少,将导致抹茶产品的滞销,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二是抹茶市场竞争激烈,日本抹茶价格已攀升至历史高位,这种市场前景刺激下,不仅有来自日本等传统抹茶生产国的竞争,还有国内众多抹茶产地竞争。若国内盲目跟风、一拥而上发展抹茶,将带来显著的行业过热风险。如果不能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就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品牌影响力不足。茶叶企业品牌较多,未能进行整合,没有统一的公用品牌,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足,原有知名茶叶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呈现式微状态,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面临较大压力。
三、下一步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神农茶谷”建设,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继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编制“神农茶谷”发展规划。加强与华农、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配合编制《神农茶谷发展规划》,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以全产业链的视角,明确“神农茶谷”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统筹规范全区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推动全区茶产业实现绿色化、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二)持续开展茶园提质增效工作。持续推进茶园提质增效工作以及抹茶基地建设,确保年底完成10128亩茶园改造提质、1000亩抹茶基地的建设任务。制定《神农架林区生态茶园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引导支持茶农对低产低效茶园进行提质改造,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茶叶专用有机肥使用率。及时发布茶园管理技术指南、极端天气应对指南等,指导茶农提升茶园管理水平,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三)持续提升茶叶加工能力。支持茶企建设标准化加工生产线,稳步提升春季名优茶加工水平,着力推进夏秋茶资源化开发利用。落实农机补贴、老旧设备更新补贴等方式重点推广山地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具和茶叶初制加工不落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离地晾青设备、自动化包装机,实现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
(四)举办茶事系列活动。支持举办2025年度“茶祖神农杯”茶叶评比竞赛,目前茶样征集工作已经开始,开展神农架茶产品展示、茶艺表演、“游神品茶”等系列茶事活动。组织茶企参加湖北省第三届“楚茶杯”斗茶大赛,目前神农奇峰、雾春高山茶叶、裕升3家已组织茶样参赛。组织抹茶生产加工技术现场观摩推广活动,举办生态茶园标准颁布暨生态茶产品推介新闻发布会。开展科技下乡送服务活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面向全区茶企或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质量认证、抹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新建抹茶良种示范园等领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五)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整合林区内茶企资源,依托神农架“大品牌、高海拔、绿色化”生态优势,打造统一的神农架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明确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利用新媒体、电商平台、茶文化节等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会、茶博会等活动,展示“神农茶谷”特色和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