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如何保障交易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增强市场主体与社会公众的信任,是各地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神农架林区以创新的“开放日”活动为抓手,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交易现场,进行零距离监督,打造出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化的实践样本,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一、开放日:搭建透明沟通桥梁
神农架交易中心举办的开放日活动,旨在打破交易过程的“神秘感”,让社会公众直观了解公共资源交易的全流程。每到开放日,交易中心精心组织安排,提前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媒体记者以及普通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化身讲解员,从项目受理、信息发布、开标评标到定标等环节,进行详细介绍与演示。借助电子化交易平台,参与者可以实时观看交易流程的操作,了解每一个步骤的规范与要求。通过这种方式,交易中心将原本封闭的交易过程全方位展示在公众面前,搭建起与社会沟通的透明桥梁,增进公众对交易工作的理解与信任。
二、零距离监督:保障交易公正性
开放日的核心在于“零距离监督”。在开标环节,参与者可近距离观察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工作人员拆封标书的全过程;评标阶段,虽然出于保密要求不能直接参与,但通过监控视频与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评标专家的抽取、评审流程和评分标准。
例如,在某次工程建设项目的开放日活动中,企业代表王先生表示:“以前总觉得公共资源交易有很多‘门道’,今天亲眼看到整个过程如此规范、严谨,所有环节都公开透明,打消了我们的疑虑,也让我们对参与交易更有信心。”社会公众的监督,形成了强大的外部约束力,有效遏制了违规操作的可能性,确保交易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让每一笔交易都经得起检验。
三、互动交流:倾听意见促提升
开放日不仅是展示与监督的平台,更是交流互动的契机。在活动过程中,交易中心专门设置互动环节,倾听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从政策完善的角度提出建议,企业代表就简化流程、优化服务表达诉求,普通市民则关注交易对民生项目的影响。
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认真记录每一条反馈,并及时进行梳理和回应。对于合理的建议,迅速制定改进措施,落实到后续工作中。这种互动交流机制,使交易中心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公众期待,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四、实践成效与未来展望
通过开放日活动的持续开展,神农架交易透明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交易投诉率大幅下降,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开放日活动也成为了神农架交易中心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其他地区前来学习借鉴。
展望未来,神农架交易中心将进一步深化开放日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扩大参与范围,让更多人参与到交易监督中来。同时,结合数字化技术,探索线上开放日等新模式,让透明化交易惠及更广泛的群体,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化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